《科学报告》
Scientific Reports
Article | open access | 出版时间 : 22 July 2021
翼龙一孵出来可能就会飞 |《科学报告》论文
Darren Naish, Mark P. Witton & Elizabeth Martin-Silverstone
doi:10.1038/s41598-021-92499-z | 原文链接

根据《科学报告》发表的一项研究Powered flight in hatchling pterosaurs: evidence from wing form and bone strength,新孵化的翼龙或许能飞,但飞行能力可能和成年翼龙不同。 


翼龙是一类会飞的爬行动物,生活在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时期(约2.28亿年前到6600万年前)。由于翼龙蛋和胚胎化石十分稀少,孵出幼体和较小成体很难区分,因此新孵化的翼龙是否能飞的问题一直没有答案。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Darren Naish和同事根据之前对4个经鉴定的孵出幼体和胚胎化石的翼部测量数据模拟了孵出幼体的飞行能力,这4个化石来自两个物种,分别是格氏南翼龙Pterodaustro guinazui和董氏中国翼龙Sinopterus dongi。作者还将这些翼部测量数据与同一物种的成年个体进行了比较,并将3个孵出幼体的肱骨强度与22个成年翼龙的肱骨相比较——肱骨是翼的组成部分。


研究人员发现,孵出幼体的肱骨比许多成年翼龙的肱骨更强壮,提示它们的强度足以支持飞行。作者还发现,虽然孵出幼体拥有适合长途飞行的细长双翼,但它们的双翼比成年翼龙的更短更宽,翼部面积相对孵出幼体的体重和身形都偏大。翼的大小或导致孵出幼体的远距离飞行效率不如成年翼龙,但可以让它们飞起来更矫健,随时调整方向和速度。


作者推测,翼龙孵出幼体的矫健飞行姿态或能帮助它们快速躲避捕食者,并让它们比成年翼龙更适合追捕灵活的猎物,飞过茂密的植被。作者认为,这或许表明翼龙在孵出幼体时曾定居在致密的环境,到了成年后又换到了开放的环境。


115.jpg

一群成年和幼年格氏南翼龙飞过早期白垩纪的阿根廷,这种恐龙有一点像火烈鸟。来源:Mark Witton

©Nature

Sci Rep | doi: 10.1038/s41598-021-92499-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