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报告》
Scientific Reports
Article | open access | 出版时间 : 12 August 2021
三个新化石丰富中国恐龙历史 |《科学报告》论文
Xiaolin Wang, Kamila L. N. Bandeira, Rui Qiu, Shunxing Jiang, Xin Cheng, Yingxia Ma & Alexander W. A. Kellner
doi:10.1038/s41598-021-94273-7 | 原文链接

根据《科学报告》发表的一项研究The first dinosaurs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Hami Pterosaur Fauna, China,中国西北部发现的三只恐龙代表了两个新种,属于该地区首次发现的一批脊椎动物。研究结果增进了我们对中国蜥脚类恐龙的认识。


中国科学院的汪筱林博士和同事分析了之前在吐哈盆地(中国新疆)发现的化石碎片(脊椎骨和肋骨),年代可追溯至早白垩世(约1.3亿至1.2亿年前)。团队将这些化石残骸的特征(脊椎骨和肋骨结构)与中国等地发现的其他蜥脚类恐龙进行了比较。


第一个样本经鉴定为一个新种,作者将其命名为中国丝路巨龙Silutitan sinensis。作者发现,颈椎化石的一些特征显示其属于名为盘足龙科的蜥脚类恐龙,这个科目前只在东亚地区发现过。他们将该样本与他们认为有近缘关系的盘足龙属Euhelopus进行了对比,推测该样本原先的身长超过20米。


第二个样本也被鉴定为一个新种,名为新疆哈密巨龙Hamititan xinjiangensis。该样本包含七个来自尾部的椎骨,作者认为这些椎骨是尾椎的第四到第十节。作者指出,椎骨的形状和椎骨上的突起显示其属于名为泰坦龙科的蜥脚类恐龙,这个科的恐龙多见于亚洲和南美洲。通过与作者认为有近缘关系的属(掠食龙Rapetosaurus和后凹尾龙Opisthocoelicaudia相比较,作者推测该样本的完整身长有17米。


第三个样本只包含四块椎骨和肋骨碎片。根据作者的分析,这可能是一个多孔椎龙类蜥脚恐龙,此群体生活于1.603亿年前的晚侏罗世到66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


这三个样本是吐哈盆地首次报道的一批恐龙,丰富了该地区中生代爬行动物的多样性。研究结果还为中国出现过的蜥脚类恐龙增添了新认知。

122 - Copy.png

艺术复原图,左侧为新疆哈密巨龙,右侧是中国丝路巨龙,它们走过的是天山哈密翼龙的栖息地。作者Maurilio Oliveira。

©Nature

 Sci Rep | doi: 10.1038/s41598-021-9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