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Suzanne Lee/PANOS for Nature
本周出版的《 2021年亚太地区自然指数增刊》显示,中国已成为亚太地区的科研增长引擎,并吸引了该地区的科研合作者。增刊采用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数据来追踪该地区科研产出及合作的趋势。
在科研产出方面,根据自然指数的追踪结果,亚太地区对全球的贡献份额(Share)自2015年以来已由26.9%增长到34.3%,中国对这一增幅的贡献超过了98%。如果不计中国,该地区的科研产出份额会略有下降,部分原因是由于日本的产出贡献在2015-2020年期间出现了下滑。2015年以来,亚太地区自然指数贡献份额增幅最大的30家机构中,前29家都来自中国。
根据2020年自然指数数据,该地区领先的科研国家是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印度,该地区领先的科研城市为北京、上海、东京都市圈、南京和首尔都市圈。该地区贡献份额最高的50家科研机构中,共有32家中国机构,其中排名前10位的机构是: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
自然指数数据还显示,亚太地区的科研合作正转向中国。总体而言,美国、德国和英国仍然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科研合作伙伴,但在规模和增长速度上都无法与中国在该地区的科研合作相比。该地区最强劲的科研合作关系是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合作。中美科研合作自2015年以来增长了56%,这一增幅超过了美国与亚太地区其他科研领先国家的合作增长。
自然指数创始人David Swinbanks(戴维·斯温班克斯)说:“亚太地区的科研产出增长迅速,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地区,这一趋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的巨大贡献。最新的自然指数增刊还显示,该地区内部以及与外部的科研合作强劲并不断增加,其中澳大利亚和中国之间的合作是该地区最强劲的科研合作关系。展望未来,区域性的科研合作在解决诸如海平面上升等对当地人口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上,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其他信息
注:自然指数是显示机构科研表现的一个指标。论文数(Count)和贡献份额(Share)这两个用于自然指数排列的指标,依据的是某个机构或国家/地区在82本自然科学期刊上的论文产出。一个由知名科学家组成的独立委员会根据期刊的声誉从各自领域挑选出了这些期刊。自然指数认为在估量研究质量和机构表现时必须考虑其他多种因素,不应仅凭自然指数的指标来评估机构或个人。自然指数的数据和方法是透明的,依照知识共享协议可从网站natureindex.com上获取。
自然指数 - 亚太地区
Nature Index 自然指数
自然指数是一个包括了作者单位信息和机构关系的数据库,它追踪发表在82种高质量自然科学期刊上的科研论文。这些期刊均由在职科学家所组成的独立小组选出。
自然指数提供机构和国家所发表的论文的绝对计数和份额,由此可显示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及合作的情况。自然指数数据会定期更新,并依照知识共享协议,在指数网站natureindex.com上对外发布最近十二个月的数据。该数据库由施普林格•自然旗下的自然科研编制。
自然指数主要采用论文数和份额两种科研产出计算方法:
• 论文数(Count)- 以前被称为“论文计数 (article count/AC)”,是指一篇文章不论有一个还是多个作者,每位作者所在的国家/地区或机构都获得1分。这就是说一篇论文能为多个国家/地区或机构带来一个分值。
• 贡献份额(Share)- 以前被称为“分数式计量(fractional count/FC)”,旨在体现每位论文作者的相对贡献。一篇文章总分值为1,每位作者被认为对论文有相同的贡献,分值在所有作者中平均分配。例如,一篇论文有十个作者,则每位作者的得分为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