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未来(科学)论坛:脑科学的数字化转型



     750X380CN.jpg




     

承办单位:Nature Portfolio
会议形式:线下会议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浦江创新论坛,创设于2008年,历经十五届发展,已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层次国际创新论坛。以建设创新网络、把握未来趋势、培育青年力量为使命,论坛致力于成为前沿创新思想的“策源地”、世界科技发展的“风向标”、国际科技合作的“助推器”、全球创新人才的“引力场”、全球技术转移的“枢纽地”。


施普林格·自然集团(Springer Nature)旗下的Nature Portfolio作为浦江创新论坛的首席学术合作机构,将继续承办其中的未来(科学)论坛,聚焦脑科学的数字化转型。这些技术有助于人类深入全面研究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进而理解脑疾病的发病机理,开发精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同时,通过对类脑神经网络模型、类脑计算进行研究,有助于开发新一代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类脑机器人。


2023年9月11日下午,“未来(科学)论坛:脑科学的数字化转型”将于上海东郊宾馆会议中心1F贵宾厅举办,邀请多位脑科学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军人物,分享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他们对类脑神经网络模型、类脑计算发表自己的见解。






会议议程

  • 14:00 - 14:05

    开场及嘉宾介绍

    主持人:Jeffrey Robens博士,Nature Portfolio 首席培训师&资深编辑发展经理



  • 14:05 - 14:30

    蒋田仔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主任



  • 14:30 - 14:55

    Moritz Helmstaedter

    德国法兰克福马克斯·普朗克大脑研究所所长



  • 14:55 - 15:20

    Viktor Jirsa

    法国INSERM和艾克斯-马赛大学系统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欧洲人脑计划(Human Brain Project)与虚拟大脑(The Virtual Brain)首席科学家之一



  • 15:20 - 15:40

    茶歇



  • 15:40 - 16:05

    段峰

    南开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教授,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



  • 16:05 - 16:30

    Angelo Cangelosi(线上)

    英国曼切斯特大学机器学习和机器人学教授



  • 16:30 - 17:15
    互动对话 (以上嘉宾以及中国年轻研究人员)



演讲嘉宾




未命名的设计 (1).jpg


蒋田仔

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主任,之江实验室混合增强智能中心主任;拥有兰州大学学士学位和浙江大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多尺度脑网络组图谱及其在脑机智能和脑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已当选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国际模式识别协会会士(IAPR Fellow)、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AIMBE Fellow);曾获国际神经网络学会终身贡献奖(Hermann von Helmholtz Award)、国际脑电图与临床神经科学学会的最高成就奖(Turan Itil Career Contribution Award)、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










未命名的设计 (2).jpg


Moritz Helmstaedter

德国法兰克福马普脑研究所主任,致力于推动连接组学的前沿发展;连接组学是一个新兴研究领域,着力以前所未有的尺度和分辨率绘制大脑神经元网络。Moritz于2014年加入马普脑研究所,在此之前任慕尼黑马普神经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小组负责人和PI(2011-2014)。
Moritz 1978年出生于柏林,在海德堡大学学习医学和物理学;与诺贝尔奖获得者Bert Sakmann一起完成了博士论文,之后在海德堡马普医学研究所随Winfried Denk一起完成了博士后工作。
另外自 2016 年起担任荷兰奈梅亨拉德堡德大学神经元网络教授(讲座、特聘教授),2019 年起担任马普学会交叉委员会成员,2020 年起担任德国书业和平奖基金委员会成员,2023 年起担任德国国家科学院(Leopoldina)生命科学部院士。










未命名的设计 (3).jpg


段峰

南开大学高端教授、博导,天津市脑科学与智能康复重点实验室主任。从事脑科学与机器人技术研发,主持国防科技创新特区、国家重点研发和国家自然科学等基金项目39项。发表论文200篇,包括HBM、TIE、TNSRE多篇顶刊。获日本人工智能特别贡献奖、日本机器人公开赛冠军(三连冠)、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国内外奖项。实现人脑对汽车和鼠脑控制,被Nature正刊报道。完成了全球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研发了国内首架涡喷动力垂直起降飞行器,成果被《人民日报》报道。










未命名的设计 (4).jpg


Angelo Cangelosi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机器学习和机器人学教授,曼彻斯特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中心联合主任兼创始人,欧洲科学研究委员会(ERC)高级基金获得者。他也是伦敦艾伦图灵研究所的图灵研究员。研究兴趣覆盖认知和发育机器人、神经网络、语言接地、人机交互与信任,以及用于健康和社会关怀的机器人伴侣。迄今,他作为协调人/PI已获得超过3800万英镑的研究资助,包括欧洲科学研究委员会Advanced eTALK项目、英国科研与创新署(UKRI)TAS Trust Node和CRADLE Prosperity项目、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THRIVE++项目,以及大量Horizon和MSCA资助。Cangelosi已发表300多篇科研论文。他是《交互研究》和IET《认知计算与系统》(期刊主编,并于2015年担任IEEE《自主发育汇刊》的主编。他主持过多场国际会议,包括ICANN 2022布里斯托尔会议和ICDL 2021北京会议。他的著作《发育机器人:从婴儿到机器人》于2015年1月出版,并被翻译成中文和日文。他和浅田埝合作的最新作品《认知机器人》于2022年出版。










未命名的设计 (5).jpg


Viktor Jirsa

Viktor Jirsa 是法国马赛艾克斯马赛大学 Inserm 系统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Jirsa 博士于 1996 年获得理论物理和应用数学博士学位,并在此后为理论神经科学领域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开发出了基于现实连接的大规模大脑网络模型。 他的工作为脑医学网络科学和个性化虚拟大脑模型在癫痫病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Jirsa博士是 EPINOV 临床试验的科学总监,致力于评估虚拟大脑技术在癫痫手术中的应用。 他同时担任欧洲数字神经科学基础设施 EBRAINS (https://ebrains.eu) 的首席科学官以及人脑计划 (HBP) (https://www. humanbrainproject.eu/) 的首席研究员。 Jirsa 博士发表了 160 多篇科学文章,并且凭借其研究荣获多项国际奖项,包括首届 HBP 创新奖(2021 年)和普罗旺斯研究大奖(201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