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移植和临床应用
   


干细胞移植和临床应用

干细胞领域的研究进展释放了其对各类疾病的治疗潜力,尤其是那些仍无法有效根治的疾病。此外,遗传操作技术的最新进步也允许以个性化手段使患者个人获益最大化,从而实现精准医疗。不过,如何管理这些疗法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并尽可能降低其潜在风险,仍是临床转化面临的关键问题。

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专家分享他们在该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以及他们对于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的深刻见解。













大会日程
 

大会日程
演讲嘉宾



   邓宏魁

邓宏魁
北京大学

   Mark Tuszynski

Mark Tuszynski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



邓宏魁是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高级研究员、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其实验室的研究重点是解决再生医学的基础问题: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如何确定身份?如何在体外和体内操纵细胞命运?他的实验室建立了一个技术平台,应用小分子有效调节和操纵细胞的命运和功能。通过这种方式,他首次展示了仅使用小分子化合物重编程体细胞来生成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和功能性神经元。他已经构建了发育潜力较大的全能性干细胞系,使之成为一个前景可观的体外生成功能性细胞的来源。他的近期目标包括化学诱导人类多能干细胞的定向分化,旨在生成功能性胰腺β细胞和肝细胞。他希望这些努力能带来治疗人类疾病的新方法。



Mark Tuszynski是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神经科学教授、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转化神经科学研究所创始主任;拥有明尼苏达大学(明尼阿波利斯)本科学历和医学博士学位,在纽约康奈尔医学中心接受神经病学临床培训,并在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获得神经科学博士学位。Tuszynski博士的重点研究方向包括学习模式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阿尔茨海默病和脊髓损伤;大量研究神经系统生长因子、干细胞和基因递送工具。2001年,Tuszynski博士开始了基因疗法的首次人体临床试验,旨在治疗成人神经退行性疾病,检验神经生长因子基因递送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影响;先后获得15个科研类奖项,出版/发表了180多篇科学和医学著作。





   张素春

张素春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Ludovic Vallier

Ludovic Vallier
柏林卫生研究院



张素春博士现为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与行为障碍标志性项目的教授和主任,也是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行为与神经科学Steenbock教授。张博士在中国获得医学博士和理学硕士学位,在加拿大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进行技术研发,以期将人体干细胞引导至许多神经和精神疾病中受损的功能特化神经细胞。他还开发了基于干细胞的平台,用于研究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神经变性以及测试相关治疗药物。与此同时,他正在使用啮齿动物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模型,开发面向帕金森病和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疗法。张博士曾担任许多机构和科学期刊的审稿人或顾问,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和研究基金会。他是WiCell研究所的创始成员,也是BrainXell Inc和BrainXell Therapeutics的联合创始人。



Ludovic Vallier于2001年获得里昂高等师范学院/里昂第一大学的博士学位,在校期间主要研究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在多能性中的功能;之后加入剑桥大学外科系Roger Pedersen教授的研究团队,发现了TGFb信号传导控制人类多能干细胞自我更新与分化的机制。2008年,他在获得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非临床高级研究员职位后,成为一名独立研究员,并于2015年被任命为再生医学教授。2009年至2022年,他担任英国国家健康研究所(NIHR)剑桥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核心设施的负责人,在2022年之前一直担任惠康和MRC剑桥干细胞研究所的联合副主任。近期,他加入柏林卫生研究院(BIH),担任干细胞再生疗法爱因斯坦教授。他的小组在BIH再生疗法中心(BCRT),利用人类多能干细胞和原代类器官来生成有望临床用于疾病建模和细胞治疗的肝细胞。更准确地说,他们研究的是在人类肝脏发育过程中控制细胞命运决定的分子机制,并利用所得研究成果生成肝细胞和胆管细胞。目前,由此产生的细胞被用于研究代谢紊乱,以及开发面向肝脏疾病的再生医学应用。





   Jeffrey Robens

Jeffrey Robens
Nature Portfolio

   岡野栄之

岡野栄之
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院



Jeffrey Robens博士是Nature Portfolio的首席培训师以及资深编辑发展经理,负责举办自然科研讲堂——旨在改善全球出版物产出的培训讲习班。他拥有20年的学术经验和深厚的科研背景,已发表大量论文,且获奖无数;Robens博士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后曾在新加坡和日本的一流研究机构任职。2012年,Jeffrey Robens博士离开学术研究工作,自此之后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进行了500多场学术培训讲习班,帮助研究人员提高其出版物质量和影响力。



冈野荣之(Hideyuki Okano)于1983年获得庆应义塾大学生理学医学博士学位(M.D.)。1988年从庆应义塾大学获得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研究对象:髓鞘相关基因和髓鞘缺陷突变小鼠),之后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Craig Montell博士实验室担任博士后职位;1994年被任命为筑波大学医学院的正教授,1997年被任命为大阪大学医学院的正教授,2001年回到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院担任生理学正教授,2022年被任命为麻省理工学院神经科学与认知科学系的客座教授。





   Luigi Naldini

Luigi Naldini
圣拉斐尔生命健康大学

   裴端卿

裴端卿
西湖大学



Luigi Naldini是意大利米兰San Raffaele Telethon基因治疗研究所的主任,意大利圣拉斐尔生命健康大学终身教授。在过去的25年里,他率先开发和应用了基因治疗使用的慢病毒载体,后来成为生物医学研究中最广为使用的工具之一,并在最近进入临床试验后,为一些当下无法治疗及致命的人类疾病带来了人们追求已久的治愈希望。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在研究新的策略,以克服主要的障碍、实现安全有效的基因转染,带来创新解决方案,不仅转化为新的基因疾病及癌症治疗策略,也为人们对造血干细胞的功能、免疫耐受诱导和肿瘤血管生成带来了新的见解。他的工作还促进了人工核酸酶在细胞和基因疗法中用于靶向基因组编辑的进展。他目前已发表280余篇科研论文,SCOPUS作者h指数:103。
Luigi在意大利的都灵大学获得医学学位,在罗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是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成员,欧洲基因与细胞治疗学会(ESGCT)主席,也是美国国家科学和医学院“人类基因编辑研究”和意大利国家生物安全、生物技术及生命科学委员会委任专家。他于2014年获得美国基因与细胞治疗学会(ASGCT)杰出成就奖,2015年获ESGCT杰出成就奖,2015年获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荣誉博士,2016年获Jimenez Diaz 奖,2017年获美国血液学会(ASH)Beutler奖,2019年获Jeantet-Collen转化医学奖。他于2019年12月27日被意大利总统和总理提名“Grande Ufficiale dell’Ordine Al Merito della Repubblica Italiana”(意大利共和国功绩勋章),这是意大利的最高级别荣誉之一,并于2022年7月26日当选为“Accademia Nazionale dei Lincei”(意大利猞猁之眼国家科学院)的“Socio Corrispondente- Classe di Scienze Fisiche, Matematiche e Natural”(物理、数学和自然科学通讯会员)。



裴端卿教授1991年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学位,1991至1996年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员,1996年9月至2002年7月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药理系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Tenured)。裴教授于2002年回国,受聘于清华大学;2004年8月受聘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曾任副院长、院长、研究员、博导;2015年10月起,开始筹建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2020年5月全职加入西湖大学。裴端卿教授现为西湖大学讲席教授、校长助理(校务会成员),2021年1月入选浙江省鲲鹏计划专家。裴教授是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成员(EMBO associate member),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两次(2013,2018)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第一完成人)。裴教授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细胞命运调控研究,以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作为实验模型,发展细胞编程和重编程新理论和新平台技术体系。裴教授现任国家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国际干细胞学会临床转化研究委员会委员、美国科学院再生医学研讨会成员,北美华人生物学家协会终身会员;曾经担任国际人类基因编辑研究小组成员、国家科技部863领域专家、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计划“生殖与发育”专项专家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