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技术特写是编辑独立的《自然》专栏,聚焦科学界需求,及时追踪并介绍那些推动科学研究(主要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工具和技术。本专栏的目标受众为广泛的研究人员和思想领袖,重点关注实验室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有时也会涉及临床和商业应用。

《自然》技术专栏主要包含以下两种类型:




技术特写(Technology Features)


通常为约2400个英文词的长文,介绍实验室技术和仪器的新发展与应用,如细胞培养新策略、单细胞测序方法或成像技术。另一类技术特写文章别名‘工具箱(Toolbox)’,长约1500词,主要介绍计算工具、数据库、网络服务等有助于提高研究人员工作效率的技术。



技术新闻(Technology News)


为700词左右的短文,介绍方法设计与应用方面的新发展。这些文章包含大量技术细节, 该栏目除了发表“技术特写“和“技术新闻”两类文章,同时也为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单位提供宣传和人才招聘等信息发布的平台。







为什么选择《自然》技术特写?




技术新视野

技术特写专栏旨在提供有用的内容和有趣的故事,如发表热点文章,报道新方法、试剂、设备和策略,探讨以新技术为中心的职业发展道路。



内容扎实、可读性高

技术特写文章由资深的编辑团队负责,把控选题和内容,并严格遵守Nature Portfolio的质量标准。文章的可读性高,避免使用行话并解释专业术语,尽可能使这些内容可以轻松地被更多读者理解。


广泛的受众

“技术特写”会在随《自然》发表,全球发行。后者是一本面向全球科研工作者的综合性科学期刊,其广泛的读者群体包括科学家、管理人员、思想领袖、政策制定者和公众。









往期《自然》技术特写专题



空间蛋白质组学

空间蛋白质组学

“空间蛋白质组学 ”方法可拍摄组织和细胞的化学快照,同时保留材料来源的空间信息。



空间蛋白质组学

空间生物学

在高效的单细胞技术(如单细胞 RNA 测序)发展起来之前,研究人员批量研究基因、基因表达和蛋白质。



环状 RNA

环状 RNA

环状非编码 RNA 在生命之树上无处不在。










2025年《自然》技术特写排期





2月6日
《自然》技术特写
太空中的微生物


本期技术特写聚焦于微生物学,关注生物技术在太空中的应用潜力、在低重力、缺水环境中应用生物技术的挑战,以及如何保护其他行星体免受地球微生物的污染。




2月20日
《自然》技术特写
为什么基因组改写这么难?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致力于改写基因组,以开发工程和基础研究应用。但每次他们都会发现基因组中藏着一些谜团——例如他们知之甚少的隐藏性启动子和转录本。近期的一篇论文发现,大量难以改写的细菌基因组区域包含隐藏性转录本和/或调控元件。受此启发,本期技术特写将重点讨论:为什么基因组改写这么难。




4月10日
《自然》技术特写
空间蛋白质组学



本期技术特写将关注空间蛋白质组学的进展,具体主题有待讨论。空间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能够在保留材料空间位置信息的同时,获取组织和细胞内的蛋白质表达情况。大多数蛋白质组学方法的流程包括分离组织或细胞、研磨、分馏,然后送入质谱仪(或其他检测方法)。与这些“整体”方法相比,空间蛋白质组学分辨率和灵敏度较低,但它能明确指出给定的分子谱存在于组织的哪个部位。空间蛋白质组学基本上可以看作空间转录组学的“蛋白质版”。




5月15日
《自然》技术特写
类器官



主题有待讨论。近年来类器官生物学领域取得了诸多进展,例如,将不同种类的细胞诱导形成类器官、分化或培养类器官、类器官研究、类器官成像等。




6月12日
《自然》技术特写
冷冻电镜



主题有待讨论,或将就冷冻电镜或结构生物学中其他技术的新进展推出一期技术特写。




7月3日
《自然》技术特写
UCSC基因组浏览器的25年



UCSC基因组浏览器(https://genome.ucsc.edu/)可支持研究人员将基因组特征可视化,它将于明年迎来25岁生日(首个人类基因组图谱也一样)。本期技术特写将回顾这款经典的工具,探索其经久不衰的原因、它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及未来将如何发展。








11月13日
《自然》技术特写
神经科学



主题有待讨论。或将于明年年底推出一期聚焦于神经科学的技术特写。可能采用的主题包括活体显微镜(即在活体动物体内成像)和神经成像,也可能是神经科学大数据。相关内容将在美国神经科学学会上分发。



寻求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