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 : 13 August 2020
城市食物链排放|《自然-食品》
doi:10.1038/s43016-020-00138-z | 原文链接

已有研究指出,缩短供应链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营养物质循环、重新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及支持地方经济的一种战略。然而,区域化粮食系统在缓解气候变化和确保粮食安全方面的确切潜能仍然未知。


来自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Prajal Pradhan及其同事对区域化和全球化模式下粮食运输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量化。在第一种情况下,他们设定通过周边的粮食生产(模拟为10公里的同心圆)来满足需求;在第二种情况下,粮食可以从任何地点得到供应。作者使用了以5弧分为分辨率以及代表2010年世界人口约一半的7108个城市行政单位(UAUs)的粮食生产和消费数据进行了计算。将每一个UAU的"食物圈"--即为当地人口生产足够的食物和为牲畜生产足够的饲料所需的面积--乘以陆地和海洋的排放系数,计算出食物运输的总排放量。还提供考虑人口增长、饮食变化、饲料转化效率、减少粮食浪费,以及中度和重度气候变化下的有碳肥和无碳肥的作物产量,得到了2050年的预测数据。所有情景都假定了潜在的作物产量以及没有发生农业扩张。


结果显示,在500公里的距离内可以满足80%的UAU粮食需求。在全球化的粮食系统中,在2010年的农业生产和粮食消耗模式下,来自城市粮食运输的排放量是区域化粮食系统的十倍以上。在区域化的粮食系统下,如果对八大类粮食加以区分,则来自粮食运输的排放量几乎增加了一倍,而在全球化粮食系统下,情况正好相反。在区域化系统下,通过将粮食浪费减少一半,并将产量差距缩小到潜在产量的75%,则可以将目前的运输排放水平从0.4 GtCO2 yr–1 减少到0.06 GtCO2 yr–1 。缩小作物产量差距可以有效地减少运输需求,特别是在非洲和亚洲更是如此。


区域性和全球性粮食供应链之间的比较远非运输排放那么简单。此外,今后的研究最好还应包括运输基础设施、具体国家的排放因素、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贸易壁垒和对粮食营养质量更细致的表述等因素。不管怎样,这项研究非常清楚地说明了区域化对粮食运输排放的影响,并强调需要综合各类政策来实现减排。